诺丁汉特伦特大学校友故事
当看到新当看到新DaDA大楼建成的照片后,Grace为母校深感自豪,并为能体验最新教学设施的同学们感到由衷的开心。在NTU的成长,积淀,各位讲师们对研究的热情和对学生的友善,让现已成为高校老师的Grace,积极又无私地将这份善意传递给学生们
校区:City Campus
课题:以院校合并为着眼点对中英艺术设计类院校的文化与身份进行比较研究
毕业去向:2016年毕业后被上海一所双一流高校即评即聘为副教授,从事艺术设计史论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在清华美院读研究生时,我就对英国的艺术设计院校与教育感兴趣,做了相关的毕业论文。了解到清华美院的历史:1999年中国第一所设计学院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合并入清华大学,这和英国在上世纪90年代设计学院与理工大学合并的历史颇为相似,于是选择了当时合并的其中一所知名设计学院: Nottingham School of Art and Design进行博士课题的研究。
我的三位英国导师对我的博士选题也非常感兴趣,在他们的悉心指导下,以及众多对中英艺术设计教育历史感兴趣的professors的帮助下,顺利完成博士课题的研究。
在英国时间挺长的,有很多难忘的回忆。
有初到英国的惶恐,凌晨三点大箱小箱落地诺丁汉,进不去宿舍,是华人同胞带我去24小时宜家购买生活必需品;也有初次上课的迷茫,英语还不错的我上哲学和方法论课程(是的,NTU的PhD需要上一个三年的Professor Research Practice课程),有70%听不懂;为了调研课题,几乎跑遍了英国的设计院校,也趁机去过了英国很多地方,最爱UK的美景;周围的PhD同学华人很少,可我还是坚持不懈地融入国际小团体,从一开始他们聊天我发呆,他们喝酒我喝水,到最后大家成了亲密的朋友,互相支持与吐槽。
最难忘的可能还是research吧,网上段子说PhD 是Permanent Head Damage的缩写,我看是真的。在朋友圈发的都是美景和美食,小伙伴们都很羡慕,实际的情况是早起做早饭,写论文;中午吃前一天晚上做好的午饭,写论文;晚上做晚饭做第二天午饭,写论文。12点了,睡觉,第二天继续循环,持续整个博士阶段。研究的过程就是ups and downs,卡壳的时候苦思冥想,顺畅的时候极度亢奋,哪天没有达到工作量就严重焦虑,是长期压力保持者。别人出去玩了我在写论文,别人放假了我在写论文。别问,问就是在写论文。
但所有的这一切在最后经历了历时5个小时的Viva,我从头到尾对答如流,examiners 非常满意,只给了minor revision,我导师对我说他非常自豪的时候,我觉得都值得了。PhD是颁给勇敢和坚持的奖牌。
影响最大的地方应该是现在养成的研究思维和创新思维。我很感谢我的导师,非常用心地指导我的课题,培养了我系统研究的习惯。他的肯定和赞扬也让我对自己以往的学术积淀有了更多的自信。还有英国高校学者的善意,在我进行课题调研的时候,得到了很多素未谋面的professor的帮助。
他们对研究的热情和对学生的友善让现在成为高校老师的我,也愿意将这份善意传递给我的学生。
我记得在NTU的时候学校有很多研究类和职业类的workshop,帮助学生拓展自己的思路,也有一些实习和助教的项目可以让学生参与。
学校对博士生还有教学法的培训,英国是非常看重教学和研究的统一的。每年的毕业展是我觉得最棒的时候,学校也会帮助学生直接和企业做项目对接,学生的毕业作品我觉得都非常成熟,实用性很强,可以直接商业落地。
我博士毕业进了高校,可能和很多学设计的学弟学妹的路径不太一样。但是我觉得职业和工作是不一样的,要花一点时间探索自己的职业方向,找到自己既擅长又热爱的事业。
多去尝试,也别怕失败,也别只聚焦在自己学科的小方向,多了解其他学科的人在做什么。当你看得多了,眼界宽了,再能沉淀下来,踏实做事,就一定能有所收获。
珍惜学习机会,不要虚度光阴,好好利用学校的资源。
我至今都觉得NTU的图书资源和艺术设计实验室真的太好了。多和外国学生交朋友,多参加学校活动,多说英语,在安全的范围内多体验生活。强健体魄,多去运动,应对英国的绵绵细雨和漫长冬夜!
如果你是本科生,你将享受8周的实践性、面向雇主的经验,我们将此作为每门本科课程的标准内容。